《创业内幕》比博斯特刘晓辉:线控底盘是迈向自动驾驶的第一步

时间:2022.09.06 点击量:2325

近日,比博斯特创始人刘晓辉做客《创业内幕》,和GGV纪源资本中台负责人Lily、冲盈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翌淼一起探讨比博的创业史以及汽车智能底盘的未来发展。


创业内幕封面.jpg


欢迎点击收听>>>>>>《创业内幕》比博斯特刘晓辉:线控底盘是迈向自动驾驶的第一步


Q1:介绍比博斯特

比博主要专注在智能汽车智能底盘领域,以人来做一个简单的类比,自动驾驶相当于是我们人类的大脑,它的眼睛、耳朵、鼻子相当于我们人类的五官,而我们所做的就是智能汽车执行层面的东西,就像人的手脚,包括神经和脊髓、脊柱等等。


Q2:有哪些公司在用比博的产品

目前有国内一线的民营企业、主机厂,比较大型的国有资产主机厂,包括一些其他的二三线的民营企业,还有做自动驾驶、线控底盘、滑板底盘的这样的企业都在跟我们合作。


Q3:萌发创业想法的起因

2014年在德国的时候就有创业的想法,当时创业的方向并不是很明确,但这个事情肯定要做。读大学时选南方也是觉得南方的从商环境会更好一些,所以就去了南方读大学。2014到2015年的时候,我就在给现在的核心团队包括合伙人讲创业这件事情,他们那个时候可能还在读大学,不清楚我给他讲的这个产品和赛道,但是他们在毕业之后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比博。


Q4:第一个大客户是怎么谈下来的

我们产品分很多阶段,早期技术积累阶段,我们跟国内的很多主机厂,比如上汽的前瞻技术部,依托清华大学我们有一些相应的合作,包括一汽的技术中心,还有江淮、比亚迪,都有一些相应的前瞻性技术研究。

从公司层面我们产品实现工程化落地之后,我们更大的一些客户是国内准一线的民营企业。这也是基于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有项目合作,他们对团队的信任,无论是技术上的信任,还是做事的认真踏实和努力的干劲上,都非常的认可。虽然比博是去年的五月份才成立的,但是我们在今年的二月份就形成了大的主流车型的产品定点。


Q5:领域内的关键性门槛在哪里

对于汽车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是它的底盘,无论我们的大脑怎么去操控这个车辆,最终都是反馈到轮胎上,包括转向、制动。首先,它的安全等级要求是非常高的,也就是不允许产品出事故,所以在产品品控、技术积累各个方面都会有比较高的一个要求。从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角度来分享,比如说我们的手,把手制造得符合我们人类大脑的需求,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工作量,化身到我们这个产品上,就是机械部分阀体、电磁阀、阀芯,包括传动件等等这些的设计,它有非常多的能耗;另外一方面是在于它的控制器,控制器就是电控产品,靠信号能够主动控制,电控产品就相当于我们的骨骼、脊髓、神经网络,这些东西的建立和传输是很精细化的,还要有比较强的抗干扰性。

其次,它体现在不同的放量规模上,比如说搭载10辆车、100辆车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当我们放量到几十万、几百万套时,那产品的一致性各个方面才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提升,所以这一块也源于我们整个团队在这个行业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

第三个方面就是软件方面,还是拿我们人来类比,比如说我们人的小脑是负责平衡稳定性的,反映到车上就是防侧滑、防甩尾等这种车身稳定性的控制系统。

当然,现在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还有一个版块是在于跟大脑的交互以及新功能的承接上面,比如说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的功能也会集成到我们的底盘的一体化控制里面。综合来讲,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机电液一体化,再加上智能驾驶的一些算法的产品,所以它的门槛还是很高的。


Q6:在普通人驾驶过程中会提供什么帮助

这个还是有比较强的一些功能的,比如说ESC也就是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还是拿我们人来做类比,它就像我们的小脑时刻在帮我们保持车辆的稳定性,真正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在我们广大的消费者里面还是占比比较小的,所以在很多极限工况,包括转弯工况以及下雨、下雪等这种低附路面的时候,车辆是很容易打滑、甩尾甚至发生翻车事故,这时我们的ESC产品就会提供一个提前的干预来纠正,尽可能去避免这一类事故的发生。


Q7:中国离真正的无人化驾驶落地还有多远

我觉得无人化落地肯定是先由高阶的自动驾驶逐步演变到最后的终极无人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时间和周期有多远,我觉得至少应该还要在十年左右。当然这个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的L3、L4高阶的辅助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的功能已经开始逐步在商业化落地。举一个简单的场景,我觉得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会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呢?比如说高速场景,我们驾驶一辆车切换到L3以上的高阶自动驾驶功能时,人可以不去接管方向盘或者制动,再加上智能座舱,我们其实可以将驾驶员和副驾驶的整个座位翻转过来,那四个人就可以打打牌、喝喝茶、聊聊天,这个车在高速上依然是通过高阶的自动驾驶在运行。


Q8:比博斯特未来有哪些延展性可能

绿色经济包括双碳目标这一块,国家在大力推行电动车、新能源车,那么我们的产品,智能制动相比传统的制动系统,能够帮助新能源车提高一定的续航里程。因为我们可以配合电动车的电驱动系统做能量回收,来实现相应的节能减排,所以在这个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比博的未来来讲,我们可扩展的领域很多。我们先拿车来做类比,车最终会向着多元化的智能出行工具发展,而多元化的智能出行工具的发展,从短期看主要还是一个纵向控制和横向控制;往长期看,再加上垂向控制。这个垂向控制,我们从底盘的概念来看,它是一个概念。还有比如说飞行汽车,它可能就是在空间上的一个拓展。这些产品的功能,这些工具的落实和落地,都需要我们的产品。


Q9:为什么中国目前线控驱动等渗透率不高

我个人的理解是,首先我们的线控驱动、电控油门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了,目前底盘上的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以及线控悬架渗透率相对还比较低。从转向这里来讲,现在已经有了电子助力转向,制动也正在快速渗透,我觉得2023年、2024年是一个大的爆发区。悬挂这两年也在逐步开始渗透。主要的原因是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这个产品技术的积累和发展到了要爆发的时间窗口;第二就是市场,包括资本各个方面的一个全面的时间窗口期,从市场来讲,智能化的推进确实加速了这些产品的应用需求,因为最终它是要落实到市场的需求端,需求提升了这个产品的技术迭代,包括研发人员就会增加,资本的关注度又会上来。这样整个赛道的发展就会变快。


Q10:目前比博斯特的产品研发到哪个阶段

目前比博的产品已经达到了量产的阶段,包括我们的产线,无论是我们制动产品的Two-Box方案,还是我们的One-Box方案,相对讲的更专业一点,One-Box是更集成的方案,Two-Box方案是指的eBooster和ESC,这些产品都达到了量产的状态,我们的产线在今年的8月份和9月份都会到一个达产的状态。


Q11:公司成立至今遇到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有两次,第一次是团队的稳定性,早期的核心团队他们会面临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很多诱惑或者橄榄枝,在这个时候大家心理上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我跟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工作和上下级的关系,在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也都是有参与的,所以他们有很多事情都会跟我聊,大家坐下来开诚布公把事情交流清楚,同时我也学到了对团队凝聚力的把控。我们比博现在的离职率应该是行业内最低的。第二个挑战就是客户拓展,因为我们所做的产品安全等级各个方面要求很高,包括公司资质,从去年5月份到现在比博在资质上有一定的欠缺,但是我们的诚意、做事的态度以及我们的技术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我们现在有一些不错的合作方。现在我们的资质在八九月份就全部落实到位了。


Q12:怎么处理和主机厂的合作关系

对于主机厂来讲,它需要的是整个线控底盘的整合能力,包括快速迭代、配合度以及一定的产品白盒化交付。实质上未来几年主机厂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定义智能化的能力,定义智能化的能力就跟它向上能够触及多深,向下能够延展多深非常相关,比如向上它在自动驾驶的把控权以及它能够延展的深度有多少,向下就是执行层面,就是像我们这样的一些企业跟他的配合度。所以我们比博也主要是在打造一个生态,我们跟客户的合作不仅限于当下的产品合作,包括清华接触到的前沿技术,智能底盘以及智能汽车发展的方向,我们会跟客户一块探讨和交流,帮助客户在早期阶段能够把未来的新技术落地做好储备。


Q13:技术型和管理型难题哪个更难

对于当下阶段来讲,我认为都没有让我遇到特别大的挑战。因为对于管理来讲,无非就是说到做到、以身作则,带人各个方面一碗水端平。我们对待客户也要梳理清楚各个方面内部的问题,做到责任到人。对于技术上来讲,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实现对博世的超越或者更高的要求。我们还需要更为出色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比博,一起把公司以及我们的产品做好。


Q14:运营企业的理念

“Be Intelligent,Be Open.”是我们的企业理念,更加智能的产品,更加开放的合作态度,这是我们的一个理念。从我们公司持续发展来讲,我们是一个智能底盘解决方案供应商,只要客户是真心待我们,我们也是真心服务客户,更希望的是深度合作、打造生态这样的一个关系。


微信公众号.jpg

Be Intelligent,Be Open.